|
|
|
 |
 |
|
赵晓耕 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,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,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刑事法律史研究所所长,法制史教研室主任,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,中国法律史学会老庄与法律文化分会副会长,儒学与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理事,中国监狱学会监狱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等。 198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学位,198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,199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;先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(1989年),副教授(1994年),教授(2001年)。 荣誉奖励: 1.副主编《中国法制史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0年(2002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); 2.参编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(四、五章)》,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7年,获国家新闻出版署“五个一工程”奖,修订本获国家新闻出版署“国家图书奖提名奖”。 |
|
|
 |
 |
|
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1.主持,1999年,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,《宋至明清的法律与经济》, 2.主持,2005年,最高人民检察院检查理论研究课题,《新中国检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》 3.主持,2005年,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,《新中国民法典起草历程回顾》 4.参与,国土资源部课题《中国历代土地资源法制研究》 5.参与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》
主要科研成果
著作: 1.《宋代法制研究》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,1994年; 2.主编《中国古代土地法制述略》,中国和平出版社,1996年(教育部博士点“九五”规划项目); 3.主编《台湾地区“法律”概论》,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,1997年; 4.专著《韩非子》,香港中华书局,2000年; 5.专著《宋代官商及其法律调整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1年; 6.独著,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《中国法制史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4年; 7.《中华监察大典》,本人点校整理约60000字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,1994年8月; 8.主编《中国法制史教学案例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社,2006年 9.主编《中国法制史原理与案例教程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6年; 论文: 1.《再说〈韩非子〉》,载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》,2001年第6期; 2.《民国监狱史料述要》,载《中西法律传统》(第一卷)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,2001年10月; 3.《法律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》,载《法学家》,2002年第1期; 4.《古代刑罚的价值观念》 ,载《人民法院报》,2002年9月23日; 5.《中国传统死刑的文化意义》, 载《国际先驱导报》,2003年11月21日; 6.《〈春秋〉与“春秋决狱” 》,载《人民法院报》,2003年1月13日; 8.《中国历史上肉刑的存废之争》,法制日报,2004年2月12日; 9.《学术与变革:清末的唐明律研究与评价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,2004年第4期; 10.《论典》,《法学家》,2004年第4期。 11.《新中国检察制度的发展历程》,《法学家》,2006年第3期 12.《两宋法律中的田宅细故》,《法学研究》,2001年第2期 13.《另一种本土资源》,载《光明日报》,2001年4月19日第2版; 14.《祖制与律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》,《法学家》,2000年第3期 15.《近代不平等条约与清末法制的变革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,1999年第1期 16.《试述民国初年的土地政策与土地立法》,《政治与法律》,2006年第1期 17.《试析治外法权与领事裁判权》,《郑州大学学报》哲学社科版,2005年第5期 18.《民国监狱史史料述要》,《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》,2005年第4期 19.《从“耻辱刑”到“羞耻心”——漫谈在监狱矫正中唤起服刑人的羞耻之心》,《政法论丛》,2005年第5期 20.《于激变中求稳实之法——民国最高法院关于女子财产继承权的解释例研究》,《山西大学学报》哲学社科版,2005年第3期 21.《三思而不行:质疑制定《农民权益护法》》,《法学家茶座》,2005年第1期 22.《血亲复仇与传统的礼法冲突》,法律与生活,2006年第11期 23.《八议制度与职官犯罪案》,法律与生活,2006/15
|
|
|
 |
 |
|
|
|